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隋末之雄霸天下 > 第473章 传国玉玺

第473章 传国玉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年),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玉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前207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玉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玉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玉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玉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玉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玉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玉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玉玺收入隋宫。而在隋灭时,传国玉玺便落入了他的父亲宇文化及手中,但在战败逃窜时,携带此玺的亲兵重伤失散,于是便将此玺交给了救治他的孙思邈。

如今,这传国玉玺算是正式落入他的手中了。

这时,各大诸侯皆上来祝贺,其中如李轨、沈法兴、李子通等人,祝贺之意较为真诚。毕竟他们也很清楚,就算此玉玺没有落入宇文明手中,也会落入李渊手中。不可能轮得到自己。而宇文明得此玉玺之后,声势和威望将大涨,在争霸天下的战争中,极有可能成为最终胜出者。早点和他打点好关系,将来也好在合适的时候投诚,当个富家翁,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而李渊、梁师都、杜伏威等人,则是面色阴沉,望着宇文明手中的传国玉玺,恨不得将其抢过来。

孙思邈亦是小声提醒道:“周王,走出太学府后,我就不会再管这传国玉玺的去向,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了。但我看不少人都对这玉玺虎视眈眈。你可得千万小心!”

宇文明心中一凛,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道:“请药王放心,在下一定小心提防!”

随即,他便将传国玉玺重新放入了玉盒,再将其递给了红袖。

红袖则是小心翼翼地将这装有传国玉玺的玉盒用一个口袋裹好,然后栓在了腰间。

这次治国之策论道会也算正式结束,各位诸侯纷纷告辞离去,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作战事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