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兴找他过来,主要就是说这件事。将事情交待完后,便放他离去,临走前又叮嘱他演讲稿一定要在周四前写好交过来。
林旭答应后,也不多留,告辞离去。
教导处离校门口便已是挺近了,出了教导处后,林旭也没回宿舍,直接出校门打算到校外的私人食堂里去吃饭。
路过门口处的门房时,他习惯性地又往门房的窗户处瞧去。目光一扫后,便忽然面上一喜地停步站住,然后转身往门房里走去,因为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来信。
学校里学生的来往信件,一律都是先由门房的看门大爷代收。然后有谁的来信,这位门房大爷会将其贴放在门房的窗户口处,学生过来过去,在外面透过玻璃就可以瞧见,很是方便。
门房的大爷姓柴,是学校后面小柴村的人。林旭进去后,跟柴大爷说明来意,报了姓名签了名后,便将信取走。
这封信,是他所交的一位笔友的来信。这个年代,电话、手机、网络等还没有全面普及,学校里所流传的虚拟交友方式,便是交笔友。笔友的信息来源,则是在一些青少年杂志上。
林旭也是在上了初中后,才接触到这个新奇的交友方式。他对此也很感兴趣,便也在一份跟同桌张雨薇那里借来的杂志上,找了几个感兴趣的笔友,与其写信交友。
他开始的时候,交了有六、七个,但有的没给他回信,有的则发现并不是很谈得来,便断了信件来往,其中也有他自己主动断的。到现在为止,就只剩下了一个跟他最谈得来的,一直保持着联络。
这位他现在唯一的笔友,名叫卫青衣,是首都人,跟他同龄,也是现年正上初二。说来倒也有些巧,这个卫青衣所上的中学,正是黄容现在就读的京城师范大学的附属中学。
这个卫青衣的身世却也有些奇特,据她所说,她们家是京剧世家,她从小也是跟家里人学唱京剧的。她“青衣”这个名字,便是根据戏曲里的一个行当角色名所取的。
虽然京剧是国粹,但林旭本身却倒不是很喜欢京剧。也不止京剧,无论别的什么戏种,他也都听不进去。只是虽不喜欢这种艺术形式,但他跟卫青衣却是很聊得来。因为卫青衣本身也不喜欢京剧,她的从小学习,只是被家里人逼着学的。
两人的通信中,卫青衣便很少提起京剧,提起的时候,也多是抱怨为主。
有时候人们面对陌生人,尤其是见不到面的这种,反而能更加放开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秘密,找到一种倾诉感。就像林旭这种平常不爱说话的,但换成这不开口的笔聊形式,却也能在信上写得滔滔不绝,一吐自己心中许多的想法与观点。
两人在寒假期间,因为各自收信都不方便,便都没有通信。这是开学后,林旭收到的卫青衣第一封来信。放假之前,则是他给卫青衣去的最后一封信。
林旭是因为在村里,纯粹收信不方便。至于卫青衣,则是不想让自己家里人看见他们的通信,需要在学校里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