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剧组一切正常,影片的拍摄也很顺利,林木在剧组呆了三天之后,就立刻转道美国,在纽约,有一个维亚康姆的高层会议在等着他。尽管行程安排得很紧,林木还是抽空回了一趟洛杉矶,和朱丽亚-罗伯茨小聚了一晚,之后就匆匆的登上了回程的航班,直飞法国戛纳。
他这一去一回飞跃了半个地球,也整整用掉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等他回到酒店的时候才知道,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来特意找他的人还不少。在来访人员的名单之中,吕克-贝松和陈剀歌的名字引起了林木的注意。尤其是吕克-贝松在这个时候来找他,其用意就有些让人玩味了。
对于这位“法国的斯皮尔伯格”,林木并不陌生。80年代的法国有所谓BBC年轻导演之说,专指x、、Carax(贝内克斯、贝松、卡拉克斯)。吕克-贝松一度被奉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不管他乐不乐意接受这一称呼,他电影确实在80年代集中体现了法国电影的特色。他的成名作《碧海蓝天》中,吕克-贝松苦心孤诣营造的对大海的向往和浪漫情怀自然是无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摄影恐怕令《钢琴课》和《泰坦尼克号》的导演也受益匪浅。
林木知道吕克-贝松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找自己,自90年代以来,法国艺术电影的繁荣将法国商业电影推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法国以外的地方,拍艺术电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你要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在法国则不同,如果一个电影艺术家要去拍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则似乎要更大的勇气。吕克-贝松就是这样一位“不合时宜”的导演。
在林木回来的第二天早上,吕克-贝松就再次登门拜访,他一口流利的英语打消林木对两人交流问题的担忧。
“贝松先生怎么突然想到要来找我?”林木明知故问。他的言下之意很清楚,法国导演一向看不起好莱坞电影,他们认为只有法国电影才是高雅的艺术。作为法国导演中的佼佼者,吕克-贝松确实出现得有些不合时宜。
“我写了一个剧本,希望先生能够给我一些指点!”吕克-贝松也不直接挑明自己的来意,剧本交流看似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因为林木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编剧。
“杀手莱昂?”林木总觉得这个剧本名字有些耳熟,他快速的浏览完了整个剧本,合上剧本的时候,林木觉得自己的运气真的不错,这么好的一个剧本就这样自己送上门来。说起《杀手莱昂》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提起《这个杀手不太冷》,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林木现在已经可以完全确定吕克-贝松的来意,他是在用这个剧本向派拉蒙示好。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吕克-贝松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剧本,如果拍成电影,一定可以征服很多的观众!”林木认为好的作品,算得上是难得的佳作了。“但是我有一个建议,不知贝松先生愿不愿意听?”
“当然。”吕克-贝松点点头。
“我姑且把这部剧本看作是您的转型之作,虽然我个人很看到这个剧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电影界能够接受这部电影。”林木一边说,一边在观察吕克-贝松的反应。
“其实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吕克-贝松自己也有些无奈。
“不知道您是否考虑过到好莱坞来发展?”机不可失,林木开始为派拉蒙招揽人才,“其实好莱坞更能认同您现在的电影价值观,而作为好莱坞最老牌的电影公司,派拉蒙现在很需要您这样的才人加盟。”
“派拉蒙愿意投资这部影片?”其实这一点才是吕克-贝松现在最关心。
“如果您愿意,我现在就可以买下这个剧本,而且我可以保证将来由您来担当这部影片的导演!”林木开出的并不是空头的支票,他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派拉蒙投资这部电影。
有了林木这样的保证,吕克-贝松终于相信他是真的看上了自己的这个剧本,而且愿意在上面投资。林木倒是希望吕克-贝松能够立刻答应下来,因为所有合同文件他都有随身携带。但吕克-贝松还是有些犹豫,他要选择的不仅是一个剧本的归属,更重要的是他在电影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让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吕克-贝松临走前告诉林木自己会在戛纳电影节结束之前给他答复。林木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肯定吕克-贝松还会回来找他。刚送走了吕克-贝松,林木就马上迎来了第二位客人。
林木特意为陈剀歌冲了一杯清茶,而他手里依旧端着那杯和吕克-贝松还没有喝完的咖啡。吕克-贝松来找自己林木还可以理解,但陈剀歌这时候来找他,却让他大为困惑。“陈导演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我想听一听林先生个人对华语电影的看法?”陈剀歌很突然的问。
“华语电影?”林木觉得这个问题有些不好回答,不因为林木不了解华语电影,而是因为他太了解华语电影了,所以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说漏嘴,索性找了个借口,“我十岁就随父母迁居美国,对于华语电影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原来是这样。”陈剀歌看上去有些失望。
“但我知道华语电影未来的发展会很迅速,我想十年之内,华语电影就会在世界电影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林木的话让陈剀歌原本有些黯淡的脸上又有了神采。“您为什么会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