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一九九○年八月下旬,原来的语文组组长调回了老家,由我接任他。
全组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成立了四个课外活动组,沃野文学社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沃野文学社的前身是写作组,成立于一九九○年十二月十日,而沃野文学社成立于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九日,活动频繁,成果辉煌。
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社刊。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二年活动最频繁,收效也最大,影响也最强。
沃野文学社一直活动到一九九五年才结束。
我是最主要的指导教师,一切活动主要是我负责开展,还有其他教师。
文学社结束后,有些资料在我手中保存。有些资料随我辗转南北,从拉哈到BJ从BJ到佳木斯。
这些资料,到现在已经跟随我二十二年了,成了史料。
我很是喜欢它们,一是它们精致美观,图文并茂,二是它们是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见证。
直到现在,它们保存完好,丝毫没有受到损坏。
最近两年,我辗转反侧,思虑万千。这些史料我能保存到有生之年,但我百年之后呢?由谁来保存它?它能否永远存在?
这里面不仅仅有我个人的史实,更主要的它有当时所有参与者的足迹,挥洒着拉哈一中的领导、教师、学生甚至工人的辛勤汗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这些史料,是属于拉哈一中的,它应该回到拉哈一中的怀抱,在学校的资料库里永远留它一页!
人,是一代一代地更替;学校,它该是不会夭折。
这样,我就要和它们分别了,也许不再相见。
在这即将离别之际,我仔仔细细地重温旧梦。
我保存的史料,都是沃野文学社的社刊,一共有六本,都是社刊的底稿,是最真实的版本。
第一本,一九九一年元旦出台,八开,计三十三页。
它的刊名叫《新年献辞》。
它的封面,最上面中间是刊名,刊名下面左侧是一个女学生的头像,头像的右边是放光的太阳,太阳的右边是飞翔的大雁。
头像右侧的下方,是阿拉伯数字1991,数字中间两个大,是鸟儿的头部。封面的右下边,是“拉哈一中写作组”几个字。
这本社刊有诗文、图画合一的作品二十七页,对联四页。
这本社刊的第一页,是《新年献辞》的组织结构。
这本社刊除了第二页的《序词》是我写的之外,其余的都是学生所作。
前有序,后有跋,但没有目录。
这本社刊里的文字,全由学生用碳素墨水书写而成。图画也是用碳素墨水绘制。
这本社刊,是自一九五六年建校几十年来的首创,曾在会议室的墙壁上展出,深受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喜爱和赞美。
这本社刊,还没有列入沃野文学社的正式版本,因为,它诞生之日,沃野文学社还没有孕育。
一九九一年四月出台的社刊《孟夏之歌》起始,才有了正式的版本,形式上也规范化了,有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