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三国第一强兵 > 三一五章 程昱之谋

三一五章 程昱之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雨声沥沥,秋意渐浓,特别是入了夜之后,一阵阵的凉意更是直沁心肺,让人阵阵发寒。

比起身体上的寒意,人心中的寒意更浓。

中军帐内静悄悄的,除了武将们粗重的呼吸声之外,再没有任何声响,帐外的雨声倍显清晰。

“主公,太史慈武艺虽好,某也不怕他,就算真有万一,忠臣不事二主,某也不会真的如他所愿,大不了就是一死,总也不能让他讨了便宜去。”

忍了又忍,典韦还是忍不住了。

出发前他豪情万丈的要擒杀太史慈,对方也不含糊,如他所愿的来了场单挑,结果打成了平手。典韦能理解太史慈提出赌斗的心情,因为他当时也是那么想的,只是口才不够便利,让对方抢了个先。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天回营之后,主公没有立即答应,而是以天色将晚的理由,派人通传敌营,说是来日再战。

这个要求,未免有示敌以弱,甚至缓兵之计的味道,按说来势凶猛,急欲交战的王羽未必会答应。就算青州军不立刻展开全面进击,也不会放过阵前邀战,耀武扬威在士气上先取得上风的机会。

可是,王羽偏偏就答应了,答应的还很痛快。

典韦是个比较纯粹的武人,倒是没想太多,只当王羽也有武将的脾气,对这种对决比较推崇,故而行了个方便。太史慈这个对手不容小觑,与其想东想西,不如养精蓄锐,为明日的决战做准备更好。

结果天公不作美,当天夜里,一场秋雨便淅淅沥沥的下起来了。

雨不大。但却很有韧劲,缠缠绵绵的没完没了,搅得人一下就没情绪了。

典韦自己倒是不在乎,可主公却偏偏再次用这场雨做借口,传信敌营,要求推迟决战时间。结果,王羽又答应了,还是那么痛快。

然后,军议时的气氛就变了。

起初迎战的时候。众文武虽然心存忐忑,但都还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充分的信心,毕竟整体形势是好的。而眼下,中军帐正被紧张和焦虑的气氛所笼罩着。

典韦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认为可能是那场赌斗引起了主公的不安。从一个小兵,被提拔成亲卫大将,这样的知遇之情中,足可看出主公对自己的看重。

这份恩情,令典韦铭感于心,体会到了士为知己者死是怎样的感受;同时,他也清楚。主公看重自己,肯定也是希望自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在一场赌斗中变成别人的部下。

“本将既然任命你做先锋,自然就是全权委任于你。你对战局的判断,下达的命令,与本将亲自做出没有区别。”

曹操摆摆手,安抚典韦道:“本将先前也说过了。王羽虽有良将辅佐,但本将麾下也是人才济济。又何惧于他?那太史慈成名已久,隐为青州第一勇将,你能与他战成平分秋色的局面已是不易,本将又怎会以此苟求于你?”

“……”典韦心中一暖,虽然多少还有些不服气,但不安和惶恐却已尽去,代之的是满心的疑惑,只是他不善言辞,想问却不知从何说起。

曹操看看典韦,似乎想要解释,最后却转向程昱问道:“仲德,张颌可有回应?刘公山如何回话?”

某种意义上,这场大战已经揭开序幕,双方已经动上手了,只是典韦性情耿直,未必能体会到其中的玄妙,解释也是枉然。

对典韦的武艺、忠心,曹操都是非常信得过的,但由于典韦的性情所限,他给典韦的定位就是亲卫大将。其职责是保卫主帅的安全,偶尔充当冲将斩将夺旗,仅此而已。

既然没期盼他独当一面,攻城略地,就没必要开导启发他,让他在谋略这方面深造。

其实,这场无形对决中的弯弯绕绕极多,就算详细解释过,典韦也未必能理解得了。

“虽然青州主力已经移动,但对清河境内的封锁却依然如故,密不透风,去的哨探也好,信使也好,多半都在半路就被截杀了,偶尔有通过的,也没有回音……”

程昱的脸色不怎么好。

如今曹军的三大幕僚中,以他来的最晚,根基最浅,权责也最小,最不明确。

荀彧来的最早,负责的主要是内政和外交,在人事方面,也甚得曹操的倚重,虽然其为人低调,从不争功,但俨然是曹军的首席谋士,地位绝无动摇之虞。

戏志才来的稍晚,但受到的重视和权力,却不在荀彧之下,他负责的是战略规划和情报系统。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曹操若相当于刘邦,戏志才就相当于张良,荀彧就相当于萧何,而曹军版的张良不是慕名来投,而是萧何举荐的!

在华夏的传统人脉关系之中,举荐和被举荐,是仅次于师生、上下级的关系。而且,荀、戏二人还有同乡这层关系,可谓亲上加亲。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二人就是同盟关系,而且还是那种非常紧密的同盟,就像是王羽和公孙瓒那样。

对曹操来说,左膀右臂密切合作,配合无间,在短期内是件好事。势力内部的派系越少,内耗就越少,越能团结一致,一致对外。

反面例子就是袁绍。他入主冀州后,主要的精力一直放在了制衡内部派系上面,搞得冀州内部的派系极为复杂,内耗严重。

整体上有冀州派和外来派的对抗;冀州派内部,也按照投靠袁绍的时间顺序、冀州的故有格局、以及与韩馥关系的远近,分成了大大小小十余个数派系,对外保持基本一致,内部却也不得消停;外来派也不例外,其内部还分成了颍川派、南阳派,门生党,故吏党……

简而言之。袁绍入主后的冀州,就像是将董卓之乱前的朝廷复制了一样,具体而微,却五脏俱全。

汉末的混乱,有多大成分跟这种固有格局相关,程昱无法确定,他可以明确的是,这种格局有利于稳固权力,却不利于对外扩张。因为这种格局需要的。是权术高手,而不是其他。

王羽、公孙瓒,以及曹操,这三大势力,都没有陷入同样的格局。

王羽的青州势力。是他从无到有,一造出来的,受重用的文武,原来的出身都不怎么样,根本谈不上什么派系;公孙瓒的部下,绝大部分都是跟他出生入死过的老兄弟,对招揽外部人才始终持轻蔑态度。自然也没什么派系之说。

而曹操这边相对复杂一点,应该说是处于公孙瓒和王羽之间。

武将方面,曹操没有公孙瓒那么多老部下,也没王羽那么神奇的眼光和运气。但他的亲族实力异常强大,夏侯家和曹家的子弟中,颇有一群能征善战之人,令他一开始就具备了相当强力的班底。

同时。他也不是只任用私人。乐进、典韦都是他从行伍中提拔的,前者擅长行军布阵。后者勇武无双。再加上李典、史涣这些地方豪强中的代表人物,很好的形成了对亲族势力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幕僚方面,他以荀彧,以及荀彧推荐的颍川人才为班底,随着实力范围的扩大,不断吸引当地的名士加入。

虽然曹军的各种派系,如:文臣方面的中枢派和地方派,武将方面的亲族、寒门、豪强等派系也在慢慢成型,但由于曹操很好的控制住了节奏,分明了主次关系,所以,始终都处于良性的竞争当中,没有在曹军内部形成内耗。

这对大局是有利的,但对程昱个人来说,却很不利。

他加入的晚,手中资源也少,想要后来居上,难度当然很大。荀彧、戏志才的智略手段,都不在他之下,又占了先机,除非自己犯错,否则程昱就不可能有机会。

对程昱来说,眼下这场大战,正是良机。

戏志才自己请命离开中枢,去了徐州,而且遭遇了出乎预料的强敌,被拖在那里了。荀彧在曹军出征的时候,一向都是担任留守任务的。

目前在军中,程昱的资历不是最深的,但凭着从前的名声和高超的智谋,却当之无愧的居于幕僚之首。如果能趁着竞争对手不在的时候立下奇功,自然可以争到大大的一块立足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