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昏君自救记 > 第64章 宋徽宗3

第64章 宋徽宗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作为一个崇拜父亲,时刻地以神宗皇帝为目标的上进有为年轻皇帝,杨广终于与崇宁四年开始改革将兵法。

将兵法是兵制改革,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弊端。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哲宗元祐初,司马光废除新法,欲尽罢各路将官,受到激烈反对而止。以后将的数字继续有增加。北宋末年,军政*,缺额大增,河北将兵十无二三,置将法仅存形式,完全丧失战斗力。

为了改善这种情形,杨广开始尝试着改革将兵法,推行卫所制,将募兵法和屯兵法结合起来,想要改善军队战斗力丧失的情形。

事情自然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官家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可还是深感心力交瘁。

不过成效还是有的,外加上军监器的重新振兴,大宋的军队至少不是乌合之众了,战斗力成倍增长,金辽等国纷纷表示了担忧,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大宋施加压力。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几个软骨头的,杨广表示可以理解,不过转头就将这些软骨头给流放出了朝堂,而且还表示,他们的子孙后代后代不得入朝堂。

这简直就是大杀器,朝臣们纷纷表示了自己的强硬。

官家很高兴,这就对啦,大辽,大金神马的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不过是现在还没到时间,联金灭辽这种话题简直就是提也不能提的。

暂时地有大辽在前面挡着,大宋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大金不断地侵蚀着大辽的土地,这让杨广有些不安,他在想,是不是应该给辽国一些“援助”了?

大辽与大宋来说,好歹也算是兄弟,对不对?

皇帝的这个说辞让众臣面面相觑,这都是几时的事儿?莫不是自己昏聩了?不是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不是要废除“檀渊之盟”?

怎么又叙起了兄弟之谊呢?

不过既然皇帝有这个心思,朝臣们自然是要想法子将这个意思传递给辽人的。

恰好辽国君臣也感到宋、金夹攻辽的严重性,遣肖客、韩昉为使臣,表示愿意向宋称臣,希望不要和金联盟攻辽。杨广面见辽国使臣,闻其言女直(真)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南朝忧,唇亡齿寒,不可不虑,深觉有理。

不过虽然有理,可是大宋也不能白白地就援助你们吧,总要意思意思的,对不对?

这种暗示听在辽国使臣耳朵里,简直犹如天籁,他们此次前来,自然是做好了各种准备的,大宋若是果然分文不取,他们还不放心呢。

这个世界上,唯有利益是永恒的,宋辽两国经过了不断地扯皮之后,终于达成了协议。

宋向辽提供粮食,武器等等,大辽用矿,马匹牛羊,布匹来换。这种交换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平等的交易,大辽自然也能接受。

不过到了大宋这里,却是问题多多,朝臣们觉得皇帝太过小器,话虽然说的隐晦,不过还是成功地让杨广生气了,这是几个意思

难道说要白白地送给辽人,壮大辽人才高兴么?

杨广为帝,从不惧怕言官的批评,不过这种无理的说辞只能让杨广开骂,骂的那人死都觉得是一件为难的事儿。

这次,官员们总算是领教了火力全开的官家战斗力几何了,这次之后,言官出现了成批乞老还乡的现象,杨广觉得挺有意思的,不是要罢官回乡么?

没问题,大宋别的没有,就是官员不少,这些年,虽然他已经在极力地精简了,可是冗员的情形并没有彻底地消除,还是有一大部分的人依附于此生活。

能为朝廷省点儿银子,杨广十分乐意地就放行了,言官们还能如何?饶是知道这位就是个软硬不吃的,可是大家还是心存侥幸,这下子被打脸了吧?

罢官的言官们惊悚地发现,他们空出来的缺儿很快地就补上了,而且还都是以年轻官员为主。

皇帝想要年轻化的心思一致都很明显,不过没想到,不是机会的机会,竟然被他给抓住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心情就甭提了。

宗泽成为了新一任的宰相,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许多人在不忿的同时也是观望,这个宗泽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皇帝这般看重。

不过是“同进士”出身的宗泽虽然政绩卓著,不过很多人还是看不上他,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位宗泽宗大人出身浙东,是“金华火腿”的祖师爷,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能从宗正少卿的身份直接跃为当朝宰相,实在是官家隆恩。

有什么样的皇帝,自然就有什么样的臣子,便是所谓的主明臣直,宗泽自以为官家将自己放在宰相这个位置上,自然不是让自己享福来的,到任之后,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便送了上来。

尽管杨广也知道宗泽是个能为之人,从底层一步步地爬上来的,所闻所见自然比起旁人来是大大的不同,不过还是被他的这份万言书给打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