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昏君自救记 > 第53章 汉献帝7

第53章 汉献帝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手上并不是没有计划,只是少了执行计划之人,现在,手上集中了一批得用之人之后,刘协立即地开始扩充军队,四处征战的历程了。

曹操在南征北战中职位是一升再升,卢植死后,似乎能压制住曹操的人便不多了。

像王允这些人虽然有资历,不过架不住皇帝并不是很信任啊,这就是大事儿。

皇帝的信任对于朝臣们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即便你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是没有地方施展,也不过是一场空谈罢了。

全国征兵之后,三五年间,刘协见识了很多人的风采,很多都是之前只闻其名,不闻其声之人。

皇帝特别爱召见这些战功卓著之人,也算是本朝的一个特色了。不过皇帝是少年人,喜欢这些打打杀杀之事,大家倒也能理解。

当然,皇叔刘备什么的,还是出现了,尽管提前了很多年,不过刘协还是依着规矩,称呼了一声皇叔。

要说这位皇叔什么都好,就是忒爱哭了些,让刘协深表受不了。当然,还有就是爱回忆祖上的荣光,这一点也让刘协觉得很憋闷。

爱回忆祖上荣光之人,一般有两种,当初显赫,如今落魄,第二种就是爱显摆之人。

这位皇叔似乎就是属于第一种,落魄之人就想借着当初祖上的荣光来抬高自己,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谁家没有几个厉害的祖宗呢?

你一天两天的说,大家还附和两句,可是时间久了,大家就不大爱听了,“嗯嗯啊啊”的附和你两句,就算是给当今皇叔面子了。

刘协在听了别人的诉说之后,就将这位皇叔送到了宗正大人的手底下,让他去协助宗正大人去了。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无数的同道中人,大家都爱回忆一下祖上的荣光,攀比一下现在谁过的更好。

都是落魄户,谁也被笑话谁就是了。

对于这样的“重用”,刘备是心里有苦说不出,想在两位结拜兄弟面前长叹短嘘一般,不过关、张二人忙着练兵,打架,一天两天都累的半死,谁还有哪个心思听大哥的那些鸡毛蒜皮子的小事儿呢。

再者说了,这差事可是大哥你同意之后小皇帝才会派给你的,怎么时至今日,你反而怨怼起皇帝来了?

张飞是个粗人,不过是长的五大三粗,看上去一点心眼也没有,并不是说他就真的是个大傻子,也比起精明来,这位一点也不比其他人,不过是被掩盖起来罢了。

大哥的心思关张二人都明白,不过也只能听听罢了,小皇帝的重用让两人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曙光,要是为了大哥放弃了这样的机会,谁知道这辈子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好机会呢。

再者说了,在军营里,和自己一样能征善战者不知凡几,自己不过是无名小卒,现在受皇帝重用,不正是报答之时么?

所以关张二人对于刘备的抱怨之言也不过是当成一阵风而已,富贵的生活很容易地腐蚀人的心志。

渐渐的,刘备也不大会抱怨了,反而开始吹嘘自己的美妙日子了,这陛下啊,对自己这个皇叔果然不差,美色不缺,好酒不差,这般地真心实意地当成长辈供养着,实在是让玄德不知该如何感激皇帝。

关张二人对于刘备的种种变化自然是看在了眼里,不过是对视一眼,长叹一番,然后再不去理会了。

不过三兄弟的桃园结义之情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大兄将来若是有了难处,自己两兄弟自然也是不会撒手不管的。

两人无形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关羽如今和曹操走的更近一些,曹操对于关羽的赏识简直人人皆知,三不五时地就要拉着关羽喝上一顿酒,好在这关羽果然是一员战将,倒是更让众人都说曹操有识人之明。

这英雄相惜之事,让曹操和关羽成为了莫逆之交,两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太多,不过每次见面,都要喝的大醉而归。

刘协对于这种事情并不觉得奇怪,这就是男人之间的基情了吧。算了,反正也朕无关就是了。

七八年下来,刘协十六七岁的时候,天下初定,董卓还是逃不过被杀的结局,好在不用被人给点了天灯。

至于其他人,被皇帝杀的杀,收编的收编,天下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刘协就能高枕无忧了,军队该如何安置,有功之臣该如何地分赏,接下来,这大汉的道路该往哪儿去,这都是问题。

不过皇帝的心情是真的好,总算是天下大定了,大批的士兵解甲归田,回乡耕种去了,每人按着功绩三五亩地各自不等的开始了大肆的封赏。

当然了,银子自然是少不了的,不过是因为这些年造纸和印刷以及战争得来的银钱还是足够支撑这大汉的开支的。

天下初定,似乎一切都是全新的局面,皇帝也趁势地就颁布了科举的诏令,这是全新是选拔制度。

引得大家议论纷纷,这些年下来,因为纸张和书籍的增多,读书人也是成倍成倍的增加,这些人的出路就成为了大问题。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

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

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现如今,显然这两种制度都不能用了,皇帝也并不是那种迂腐之人,相反,他正年轻,正是励精图治之时,提出了科举,天下一片哗然,叫好声不绝。

当然,反对党也不少,不过自从皇帝将袁氏一门屠戮殆尽之后,朝中反对之声却是少了很多。

袁氏一族按理来说也是累世公卿,权倾一时,不过谁让他们站错了位置呢?

谁让他们在董卓和皇帝之间摇摆不定呢,更有流言说,这董卓会南下,就是袁氏一族招来的,所以才有了这虎牢关一战。

这种事情一出,皇帝若是能饶了他们,那才是见鬼了呢。

大家都觉得皇帝做的好,袁氏一族被杀了个乱七八糟,就算是还有小猫三两只,也不众人眼里了。

一个小少年,有这样的杀伐决断,即便大家觉得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不定是卢植在为皇帝保驾护航,在为皇帝清楚障碍,可是朝中近臣和稍微有点门路之人谁不知道这就是皇帝自己下的杀令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