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决胜(20)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决胜(2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叶臣是个将才,也是须眉皆白的老将,论经验是没的说了,不过用这些镶红旗的人马一路打过去,功劳什么的两白旗是抢不到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摄政王当然不会出此下策。

但情形比人强,现在清廷已经决定拼力一搏,山东方面是守势,但河南一定要攻,而且,要攻入明国腹心之地!

平虏军已经是大患,再任由明军这样发展壮大下去,不要说混元一宇,就算是想保有辽东,恐怕也是一厢情愿的事。

多尔衮和范文程等汉臣多番计较,又是和在京的王大臣连番会议,终于是决定把山西方面的兵马调出,把姜镶和唐通等明朝降将的兵马也用上,由陕西入荆襄,下武昌,开辟上游战场,支应河南。

河南方面,是把包括两蓝旗力量在内的兵马,悉数派出,同时尽全力搜刮索伦兵等仆从兵马,蒙古盟友,更是多多益善。

豪格得到了补充,被要求压着平虏军骑兵,最少要打回睢州战线,把态式稳定在平虏军发力之前。

要确保归德和洛阳、许昌等河南腹心之地的安全,原本的河南驻军,也就是驻防汉军,全境南压,确保豪格后勤和后防无患。

山东方面,则是济尔哈郎这个辅政亲王带着数万兵马与明军小规模的交手,一直用骑兵优势牵扯着明军,济尔哈郎为人深沉弘毅,看似软弱,但只限在政治斗争上,打仗,他还算一把好手。

这样一来,就是把徐镇和山东镇牵住了,暂且无力北进不说,想调兵到别的战场,也几乎不太可能。

毕竟清军一方打了几十年的仗,随便拉个章京出来也够资格在明军一方当大将的。三营平虏军也是步兵,张全赋几个虽然在打硬仗的正面战场上表现不俗,甚至是优秀,但在应对济尔哈郎这种骑兵袭拢为主的战法上,三营步兵确实是办法不多。

这个时候,他们当然想念河南战场上的平虏军骑兵,可惜,王源在那里打的也不怎么顺手,平虏军三营骑兵是打出来,也练出来了,但要紧的缺陷是在战马太少。清军是一人双马或三匹战马,除了战兵之外,还有有马的跟役,无马的跟役等大量辅兵,打的快和狠,不怕死战马,服侍的人多,恢复的也快。

在早初人数远不及平虏军,又担心其它战场出漏子,以豪格之勇也是完全没有办法放开,所以只能被打的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现在得到加强,多尔衮派了不少援兵过来,豪格胆大心细打的凶猛的特点就显露了出来。

平虏军和清军是针尖对麦芒,打的火花四溅,但平虏军的劣势渐渐扩大,几次会战之后,只能暂且后退休整,短期之内,只能是被豪格压制。

在骑战的同时,又有几营平虏军步兵赶了上来,配合炮兵,稳定战线,但在骑兵恢复之前想有什么大动作,也是十分困难了。

就在各方以为暂时不会有大战的时候,多尔衮也是决定,把燕京最为精锐,原本是保护燕京和皇宫的最后一点力量全部都派出去,派到多铎军中!

…………在多尔衮吩咐的同时,宁完我也是坐在一张小桌之前,以内院大学士之尊,亲自拟定摄政王的旨意。

历来写旨,就是内三院的活计,但有时就是章京或启心郎来写就行了,然后快马专递,送到军前。

清军的邮传驿递恢复的很好,各地消息军情都是畅行无阻,而当前最要紧的,就是叶臣所部和多铎所部。

阿济格打残了,没有几个月时间西征军恢复不过来,就算有一些生力军还能用,也是调补到叶臣部了。

叶臣原本有几千满洲和蒙古兵的部属,现在加强到一万五六千人,加上汉军,凑起五六万人的大军。这些军队,一定要迅猛出击,直扑荆襄,威胁武昌和九江,在南京上游造出诺大声势来吸引明军的注意……其实一切都是为了多铎!

和历史一样,多尔衮给多铎选择了一条最好最快捷的进军之路!

原本的三路进击,现在只有两路,叶臣一路以虚兵为主,不过比起历史上阿济格只以李自成为敌,杀了李自成后顺军还有十几二十万的余部他都不理,只是留一个汉人佟养姓当湖广总督,自己拍拍屁股就回燕京去了。

说起来这一路军,对南明的威胁几乎为零,因为左良玉在李自成一到荆襄时就已经东进,并且烧光武昌,打下九江,一路威风赫赫,不过就只是专打自己人罢了。

江北四镇,高杰毁在自己人手里,结果河南不能经营,由得多铎轻松南下。

现在山东那边在顶牛,少了一路,不过山东那一路原本也是打酱油,是跟在多铎身后捡便宜的。

最要紧的,还就是多铎部!

现在多铎部也是得到加强,大局不利,剃发令一下,连北直隶和山西也都在闹腾,到处起烽烟,县城一级还算是清军掌握,乡镇就不复为清方所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