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169章 捞一票就跑

第169章 捞一票就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宝鼎带着乌氏一起攻打河南,与北地义渠人并肩作战,实际上就是向咸阳宣战,后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宝鼎也无从预料,因为历史上自大秦统一后,乌氏就销声匿迹了,也就是说乌氏就算还在北地养马,但因为大秦的国策是重农抑商,商贾回易几乎被连根拔除,而战马的畜养更是由牧马苑统一主掌,乌氏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事。

现在给乌氏以支持还不算逆天,但将来的路怎么走?宝鼎最为头疼的就是未来,他的理想是在大秦统一后实施以“与民休养”为基础的“无为”而治,他同意“重农”,但反对毫无节制的“抑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权力,需要在朝堂上有一帮志同道合者,从而牢牢控制国策的走向。但他现在距离这个目标太遥远了。好在他还有时间,还有机会逐渐缩短自己与权力的距离,为此他需要实力,需要更多像乌氏、琴氏和墨家这样的支持者,然而,矛盾的是,但他的实力逐渐膨胀的时候,他不是距离权力近了,而是距离权力越来越远了。

宝鼎很无奈,也很苦涩,这个“尺度”的把握是门高深的学问,尤其在权力场上,你没有实力就没有功勋,没有功勋就无法上位,而要想上位,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权力,比如做到丞相公的位置上,那你的实力就不能太大,不能让君王觉得无法控制你,更不能让君王察觉到你对他的威胁。

大秦自立相国以来,基本上都是由招揽而来的关东大贤出任相国一职,鲜有本土权贵主掌相权,楚系外戚比如昭襄王时期的穰侯魏冉和现在的昌平君熊启都不能算是本土权贵。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出于对巩固王权的一种考虑,比如像严君樗(chu)里疾这样的宗室出任相国,那对王权的威胁就太大了。很简单的一件事,秦武王驾崩后,一帮弟弟争斗王位,樗里疾力排众议,千里迢迢从燕国接回一位质子做了大王,尔后大秦有了宣太后、昭襄王母子和几十年的辉煌。由此可见宗室、相国这两重身份加在一起,其权势之强悍。假如当时出任相国的不是樗里疾,大秦的历史肯定改写。

关东诸国也是一样,赵齐魏楚四大公子有三位宗室,一位外戚。三位宗室都在本国做过相国,权势惊人,但期间上上下下,每次起落都对王国造成巨大震动,甚至给王国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秦王政是一位强势的明君,他或许有意打造一位辅弼大臣,但他绝不会给自己打造一个对手。

宝鼎一筹莫展的地方就在此处。假如他不是一个宗室,他就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掌握一定的权势,但这个权势对宝鼎的理想和抱负来说太小了,他需要更大的权势,这时侯,他的宗室身份就成了再进一步的巨大障碍。

宝鼎苦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己这个宗室身份的确不错,但这个宗室身份的弊端也异常醒目。一定要想个办法突破这层桎梏,一定要攫取到足以改变历史轨迹的权力,自否则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一步步走向败亡了。

八千多人的大军出发了,公子宝鼎和乌氏倮带着这支大军直杀白狄人的盐湖草原。

河套南部广袤疆域有大河、高山、密林和沙漠,在它们的环抱之中就是大草原。这片大草原在后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基本上毁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却养育了一代代的北虏。几百年前中土人称呼北虏为“戎狄”,现在“戎狄”又演化为更多的北虏诸种,有林胡、空同、白狄和义渠人,他们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今义渠成了秦人,而林胡、空同和白狄则并入了匈奴大联盟,成了匈奴人。

大河是河南之地的天然屏障,高山和沙漠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堡垒,所以河南相对来说比较安全,除了这片土地上的诸种部落互相厮杀外,其它诸如中土的秦人和赵人,河西的月氏人一般很少入侵,然而,河南诸种部落却常常入侵中土和河西,今天他们终于自偿恶果,中土人和河西人从三个方向杀进了这片土地。

这一天,秦人翻越了高山,穿过了密林,突然出现在奢延泽。奢延泽是个方圆数百里的大湖泊,四周水草肥美,林胡、白狄诸部在此生息繁衍,日子过得很平静。秦人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奢延泽的安宁,霎时间狼烟滚滚而起,如狼似虎一般的秦人肆意烧杀掳掠,数日之内便将奢延泽变成了人间地狱。

诸种部落的健壮男人都随部落首领去河西打仗了,留下来的守卫力量非常薄弱,根本抵挡不住秦人的大军,于是奢延泽沦陷了,十几个部落的两万多人口、几十万头驼马牛羊成了秦军的战利品。

首战告捷,秦军将士的士气异常旺盛,其主力即刻杀向盐湖。盐湖的白狄人措手不及,秦人的骑军三天之内横扫两百余里,将居住在盐湖草原上的几十个白狄部落的数万人口和近百万头牲畜一扫而空。

秦人马不停蹄,主力继续“扫荡”盐湖周边,所到之处挡者披靡,诸种部落的留守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四散而逃,但秦人考虑到匈奴人马上就要从河西杀回,并没有盲目扩大战果,而是果断撤退,带着数量庞大的战利品迅速返回长城。

就在秦军主动撤退之际,月氏人气势汹汹地沿着大河杀来。此刻河南诸种部落已经开始迁移,有的赶着牛羊避入深山老林,有的则成群结队北上贺兰山,还有的则沿着沙漠向东北方向的套口走去,那地方是楼烦人的领地,其余各族也杂居其中,因为距离阴山以北的匈奴人非常近,算是个避难的好地方。

匈奴人渡河之后,全力追赶,试图在奢延泽附近截住秦人。第一批渡河的五千林胡人日夜狂奔,终于在奢延水中游追上了秦人,但他们疲惫不堪,反倒被以逸待劳的秦军杀得抱头鼠窜,半日之内被秦军斩首两千余级,林胡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第二批渡河的白狄人也火速杀到了奢延泽,与林胡败军会合之后,再次追了上去。不幸的是,他们在横山北麓的一个山谷里中了埋伏,秦人再度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斩首三千余级。

秦军连战连捷,但他们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继续后撤。

林胡人和白狄人不敢再追,撤到奢延泽等待匈奴人的主力,以便会合一处,攻打秦人的长城要隘,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匈奴人的主力在盐湖草原上与另一支秦军相遇了。

宝鼎一直奇怪为什么打听不到北军出塞的消息,直到大军进入河南地境后,他才知道连绵起伏的高山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阻隔了消息的传递。乌氏斥候根本不敢深入河南腹地,而河南诸种部落在此之前已经纷纷撤离,找不到人了。

匈奴人听说秦人血洗了奢延泽和盐湖,将两地部落的人口和牲畜掳掠一空,如今已经撤离,想追也追不上了,一腔怒火顿时熊熊燃烧。正好就在此刻,乌水两岸的义渠人跑来趁火打劫,匈奴人咬牙切齿,调转马头就杀向了义渠人。

敌众我寡,匈奴人铺天盖地的杀过来,就算宝鼎想打,乌氏倮和义渠人也不会同意,这时候与匈奴人硬拼,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自寻死路。

宝鼎不知道北军已经撤了,他估计北军在盐湖一带,所以杀进河南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一部分匈奴人的军队,以便策应北军在盐湖歼敌。现在目的达到了,吸引了一部分匈奴人杀了过来,当然要撤了。

宝鼎与义渠人急速后退。匈奴人一口气追了百余里,这时有斥候急报,月氏人发动了攻击,空同人抵挡不住,撤进了贺兰山。这时候形势就不好了,月氏人在贺兰山一线,北地乌水的义渠人则趁火打劫,如果此刻匈奴人集结主力攻打月氏人和义渠人,那秦人就有可能再次翻越横山杀过来,如此匈奴人则三面受敌。

匈奴人考虑再三,当即向左贤王求援,并派人飞报单于庭。

这时他们还不知道左贤王已经被秦人杀了,临时指挥南路军的统率是匈奴人的右骨都侯。左右骨都侯属于单于庭的异姓权贵,也就是大漠上被匈奴人征服的大部落首领。这位右骨都侯理所当然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旨,所以他下令屯兵河南,确保河南的安全,只要守住河南,形势就不至于恶化。

至于河西的事,他已经顾不上了。河西的事本来有很大把握,否则单于庭也不会如此重视,让左贤王出任大军统率。单于庭的官制中,二十四官长都有左右,凡左官主掌大漠左侧疆域,凡右官控制大漠右侧疆域。河西在大漠右侧,按道理大军统率是右贤王,但右贤王垂垂老矣,无法胜任,于是就让正当盛年的左贤王统率大军。左贤王雄心勃勃,对河西志在必得,哪料半路突然杀出一支秦人使团,结果河西的时期变得非常复杂了。

如今看来,这次夺取河西的计策肯定失败。秦人与月氏人联手设计,以秦人攻打河南来牵制匈奴人,继而帮助月氏度过眼前危机。这显然是个成功的策略,匈奴人现在非常被动,右骨都侯认为自己能挡住三路敌人的攻击守住河南就算很不错了。

匈奴人以守住河南为当务之急,而林胡人和白狄人损失惨重,岂肯善罢甘休?林胡和白狄两位小王一再催促匈奴人的右骨都侯,请他率军会合,攻击秦人长城,救回他们的部落族人。匈奴人则质问两位小王,我们都跑去打秦人,河南还要不要了?一旦河南被月氏人和义渠人攻陷,我们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岂不有全军覆没之祸?请再耐心等一等,只待我援军赶到,必定攻击秦国,救回你们的族人,弥补你们的损失。

同一时刻,宝鼎也接到了斥候送来的准确消息,秦人“扫荡”了奢延泽和盐湖,带着战利品急速撤回了长城。

宝鼎苦笑,他没想到王贲捞一票就跑了。这仗还打不打?宝鼎想到了咸阳的形势,他现在不能回去,所以这一仗不打也得打。

宝鼎决定渡河赶赴北岸,与胖顿翁侯见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