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134章 我的师傅是韩非

第134章 我的师傅是韩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夜宝鼎和隗状就歇在行宫。

鸡鸣时分,宝鼎因为心中有事,早早便醒了。醒来便在殿堂之外练武,就在他大汗淋漓之时,忽然听到车马的辚辚声。

宝鼎有些好奇,心想这大清早的,天还未亮,黑灯瞎火,谁要进出行宫?不会是大王吧?不过今天没有朝会,大王似乎没有必要起得这么早。

好奇心害死人。宝鼎动了心思,想看个究竟,于是临时起意,三两下爬上一棵大树。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干干打发时间也不错,更不要说在行宫内做这种窥人隐私的事情。还是颇感刺激。

围墙外的青石道上,一辆舆(欲)车正在缓缓而行。几个女侍举着灯笼走在前面。一队侍从郎官则扈从于舆车周围。看这架势,不像大王出宫,倒像是后宫某个地位普通的嫔妃出行,但普通嫔妃出行,应该没有侍从郎官的扈从。

大王临时到行宫来住一夜,还带着嫔妃?就算他带着嫔妃,这位嫔妃似乎也没有理由先于离开行宫吧?宝鼎并没有探寻究竟的想法,他对宫内的事情不熟悉,胡乱猜想而已。舆车逐渐走近,透光朦胧灯光,宝鼎可以清晰地看到侍从郎官的身影。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入了宝鼎的眼帘。隗状,他看到了隗状。

宝鼎愣了片刻,蓦然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掠过了他的脑海。寡妇清?莫非舆车内是寡妇清?史书记载,秦王政对寡妇清恩宠有加,曾邀其到王宫居住。秦王政邀请一个寡妇到王宫居住,正常情况下会不会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应该有一些猜测吧。此时此刻,宝鼎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绪,想入非非了,而且还是很邪恶的那种想入非非。

假如……宝鼎很龌龊地想像着秦王政和寡妇清在一起时的情景。他至今没有见过寡妇清,不过据他所知寡妇清婚嫁较早,生孩子也早,现在不过三十多岁,相貌美丽,风华正茂,就如同一朵盛开的娇艳鲜花。假如秦王政和寡妇清关系暧昧,说白一点就是**的话,那就可以解释秦王政为什么会信任隗状,并让隗状长期当任大秦的丞相公了。再次,也可以解释寡妇清死后,始皇帝为什么要为她修筑怀清台了。

始皇帝筑台纪念一个巨商富贾,而且还是一个女巨商富贾,这无论从礼仪还是从律法上都无法解释。即使寡妇清对大秦统一有功劳,但她的功劳再大也大不过那些文臣武将。文臣武将们都没有获得此等恩宠,但寡妇清却得到了,为什么?用一句格外恩宠就能解释吗?那再问一句,始皇帝为什么格外恩宠寡妇清?

宝鼎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紧紧盯着舆车,但夜色太暗,灯光又太朦胧,能从侍从郎官中辨认出隗状已经很不错了,这还主要是因为隗状风度翩翩,在哪都鹤立鸡群的原因,否则宝鼎也认不出来,如今再想从遮掩得严严实实的舆车里认出人来,那是绝无可能。

宝鼎断然决定查到底,不查出舆车里的人,不把自己刚刚冒出来的荒诞念头扼杀了,不仅仅是自己寝食不安的问题,更关系到自己对未来局势的判断。

秦王政因何信任隗状?隗状又是因何赢得了秦王政的信任?他们之间的信任关间到了何种地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宝鼎,尤其昨夜君臣三人同池泡浴之后,宝鼎对探寻这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愈发急切了。

舆车越行越远,显然是要离宫而去。宝鼎行动不便,没办法尾随追踪,但他有虎翼卫,有黑鹰锐士。他马上从树上溜下来,找到内侍代为传话。自从他在尚商坊遇刺后便增加了一些防卫手段,紧急情况下用暗语便是其中之一。他和曝布之间有多种约定的暗语,传递这种讯息自不在话下。

天亮后,宝鼎与秦王政共进早膳。兄弟隔阂消减,相处融洽,但秦王政三言两语之后,马上转到了国事上。

宝鼎知道他敬业,历史就是这么记载的。不过想想也是,如果秦王政不是一个敬业、勤奋的君王,估计也完成不了统一大业。历史给出的结果很简单,统一了,但其中的艰难险阻又有几人知道?不是意志坚定的人,岂能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顽强坚持到最后?

宝鼎至今没有接触到具体的国事,而前世的积累只能让他泛泛而谈,说白了他就是一个纸上谈兵者。你让他做具体的事,他做不来;你让他就具体的国事拟制一个解决之策,他也未必做得好。从理论上来说,他是一个大家,但从实践上来说,他就是一个低能儿,所以当秦王政与他谈及徭役赋税等国事的时候,他就原形毕露了。说到底,他还是个夸夸其谈的暴发户公子,也难怪秦王政让他挂个主爵中尉的官职却夺了他的职权,原因很简单,宝鼎是坐着“火箭”上来的,事实上他没有处理行政工作的能力,他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历练和锤打。

秦王政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但宝鼎急不可耐,倒不是他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而是时间不等人。现在他没心思去做具体的事,他只想凭借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背后的实力尽快上位,攫取大权,以便从制度上和国策上进行矫枉,使得帝国在建立之初就走上正轨,偏离原来的历史轨迹,不致于在短短十五年内便灰飞烟灭。

华阳老太后倒是“积极”配合,硬是逼着秦王政给宝鼎封了个伦侯,结果形势再度脱离了秦王政的控制。

宝鼎做了伦侯,拿到了主爵中尉这个实职,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马上就向咸阳这个深不可测的大水潭里连丢两块大石头,掀起轩然大*。一个是立后立储。这种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倒好,急吼吼地冲进了后储之争,还举着大旗要宣战,不知死为何物的野蛮人啊。还有一个就是打匈奴。谁愿意与匈奴作战?找死啊?嫌命长啊?又是宝鼎,估计等不及要为父报仇了。你要报仇便罢了,还拖上整个大秦国,不满意宝鼎此举的比比皆是,都等着看笑话,更有人暗中诅咒,恨不得他死在大漠,从此消失。

如果任由宝鼎这样横冲直撞乱打一气,后果难以预料,但坏事肯定比好事多。秦王政果断出手,用一池泉水暂时稳住了这头疯狂的野牛,但更糟糕的事发生了,宝鼎的才智远远超过了秦王政的预料。他要培养一个自己可以牢牢控制的宗室鼎柱,而不是培养一个威胁自己王位的可怕对手。

未来的宝鼎到底是秦王政的股肱之臣,还是阴险狡诈的敌人?从目前形势来分析,成为敌人的可能性更大。咸阳有楚系在其中推波助澜,志在把宝鼎打造成秦王政的敌人;咸阳的老秦人因为对大王缺乏信任,他们也会有意识地阻止宝鼎靠近大王,以免遭受池鱼之灾。

秦王政辗转难眠,天亮后即与宝鼎进一步深谈,打算全面试探一下。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要么放弃宝鼎,以免将来成为敌人,引起血腥大风暴,让王国遭受重创;要么继续培植宝鼎。

昨夜他就意识到双方在国政上的分歧很大,但因为是泛泛而谈,没有触及到具体方面,今天他就要具体谈谈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宝鼎字里行间清晰地表露了他的治国思路,他认为“以法治国”,依靠严刑峻法在现阶段的确可以增强国力,但一旦大秦统一了天下,这种治国思路就不行了。中土饱受了六百年战火的摧残,生灵涂炭,天下苍生深受其害,他们盼望着和平,盼望着安居乐业,所以大秦的治国思路要改,而最佳办法就是实施“仁政”,以“无为”治天下。

“以法治国”在王国财富的分配上就是“国富民弱”,而以“无为”治天下就是“国不与民争利”,民富则国强。

秦王政尊崇“法治”,当然不能接受宝鼎这种治国思路。其实这两种治国思路在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屡有争执,双方针锋相对,有时候甚至引发暴力冲突。这两种治国思路都没有错,就看何时用,怎么用,用得不好则弱国亡国,用得好就能富国强国。

秦王政很失望,但他看到了宝鼎那颗忠诚于王国的拳拳之心,他决意培植宝鼎。宝鼎还小,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改造,去锤炼。

“寡人再给你安排一位师傅,以后你就跟在他后面勤奋学习。”

“谁?”宝鼎好奇地问道。

“韩国公子非。”

韩非?韩非要做我的师傅?我的师傅是韩非?宝鼎当即心花怒放,喜形于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