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顺东:“这两天,你跑到哪里去了,你讲要山货,找你,人又不见了。”
江信北私下对两人腹诽一番,说道:“还说呢,我等你们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我不怪你俩,就算我大方了。”
江信山:“谁知道你说的是真假,你以前骗过我们还少吗?后来想想,还是相信你的好,毕竟你也没让我们吃过亏,谁知道你这么没耐心。”
江信北白了俩人一眼,没有理睬俩人,走到瓜棚,很随意地找个地方坐下。
江信山和石顺东面面相觑,默默跟着,坐到江信北身边。
石顺东:“这么小气干什么?”
江信北把自己的昨晚想来想去的问题简略梳理梳理,道:“我本来有个赚钱的法子,见你俩这样,我现在都有些犹豫,不知道要你俩入伙好,还是不要好。”
石顺东马上接口道:“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有钱赚,总是好事。”
江信山没多想,自然跟着赞同。
江信北想了想,道:“还是算了,太辛苦,特别是要挑上担子走上几十里路,人多了,可能不划算。”
江信山道:“无非是人勤快些,舍得下力气。你不能这么忽悠我们,怎么说我们也是从小到大的死党,有赚钱的事情,不先找我们,那你想找谁?那样,也太不够意思了。顺东,你说呢?”
扯上同伴,总是会说服力强些,石顺东点头附和。
江信北暗笑,姚季宗说的没错,只要利益分享,自然会大有人来干一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
沿着姚季宗的说法,江信北思路大开,有些失神。
之前,江信北只想到自己如何如何,但冷静下来,每一步都需要考虑,这事情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单打独斗,浪费精力人力,最多就是几个辛苦钱。要合作,就得学会分享,形成产业链也就意味着形成利益链,至于加入进来的人如何,完全不用担心,他只做他那个环节上的事情,好坏与自己关系不大,他做不好,自然会有别的人来取代他。
莫非这就是拉长下线?
江信北颇为心动,不由想起柳安说过的一段话:看不见叫无色,听不见叫无声,摸不着叫无相,但事实上,色,声,相都存在,只不过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分辨。
这些在听柳先生讲解《道德经》的时候说的,当时,江信北不是很明白,现在却很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事实上,柳安也是随意说说,色相似乎在道家里没有这种说法,应该是佛家才有色相皮囊的理论。
不过这和《道德经》总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有无论相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不光亮也不昏晦,有无之间纷纭不绝,它们却能连绵不绝创生万物。迎着它,却看不到头,跟着它又看不到尾,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它们的作用妙不可言,左右着天地万物的此长彼消。
江信北想,这个可能就是道家所说的“道”了。
如果是真的,那么万物都有“道”,“名可名,道可道”就解释了世事万物生存转变之道,只要能够把握这个“道”,就可以驾驭现在的一切事物,探究它的原始情形,把握它的未来趋势。这算是“道”的规律,或者说是“道”存在的法则。违反这个法则,万事皆消怠,顺应这个法则,万事皆利发,能够把握这个“道”,就能够收到以简驭繁的妙用。
听着石顺东和江信山在边上咋咋呼呼,感触像涛涛江水,绵绵无绝,江信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