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徐畅然还是写出来,并在市场上有不小的收获,是他想通了,这两本小说真的是他自己写出来的,绝不存在有一个功底强的父亲或者舅舅这种情况,人们不会找到证据证明是中年人代笔,只能归之为才能与运气。就算有人怀疑,又能怎么样呢?
“很多记述都是从《蜀碧》这本书来的,但这本书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的进士,书也被收入《四库全书》,说明这个……这个……”蒋同学说道,“乾隆二年的进士”说明他对这个作者有一定了解,但他后面故意拖着不说出来,真有点扭扭捏捏。
“就算收入《四库全书》,也不能证明这是一本伪作吧。再说彭遵泗的一些亲属就是张献忠屠蜀的受害者,他本人也是个性情中人,没必要为升官发财写一本伪作吧。”徐畅然说道。
“唉,现在流行翻案,都是乱扯。”江仁书说道。
“也不都是乱扯,现在翻案的很多,而且很多都值得翻,因为以前的假东西太多了,不过确实有些人趁这机会,把翻不了的也拿来翻,把局势搅乱。”徐畅然说道。
“争一争也有好处,我以前不太了解这事,今天听你们一说,才知道这么多东西,不过那电影拍的什么啊,把张献忠拍得像伟人似的。”汪曦林说道。
“差不多吧,张献忠要是赢了,他就是个伟人,我们上学恐怕还得读他写的文章,背诵他的口号呢。谁赢了,都这样。”江仁书笑着说道。
“张献忠就是因为赢不了才开始大规模杀人的,鲁迅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作过一些研究,他认为是因为李自成在燕京称王,崇祯自杀,消息传来,张献忠感觉自己没有机会了,就破罐子破摔,你李闯王不是要当皇帝吗,皇帝总得有人民吧,我把人民给你杀光,看你怎么当皇帝。”徐畅然说道。
“顾山贞《蜀记》里面说,这是张献忠手下汪兆龄献计,张献忠欲离开蜀州时,本没有屠城想法,而是想把抢来的财宝发给群众,让他们各自逃命,将来张献忠回来,还是他大西国的人民。兆龄说你才统治蜀国两年,这些人不会听命于你的,不如全部杀光,待清军或李自成军队入蜀,只剩赤地千里,杳无人烟,不能久驻,将来蜀地还是你的。张献忠闻听大喜,立即开始屠城计划。”蒋同学说道。
看来蒋同学是有备而来啊,这个话题本身也是他挑起的。不过兆龄献计说徐畅然以前还不曾听闻,今天听他一说,也算多一层了解。
“那你是倾向于张献忠屠蜀了?”江仁书问蒋同学。
“这个……这个……我……这些都是书上记载,还没有特别可信的物证……是吧……”蒋同学看了汪曦林一眼,有点支支吾吾。
“物证其实已经不少了,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看。还有一件事,明军将领杨展在彭山江口阻击张献忠船队,张把大批抢来的财宝沉入江中,留下千船沉银的传说,江口那地,如今水量大不如前,很多当地人都在水里捡到过金银珠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打捞不久可能会进行,到时打捞起来的珠宝可能有很多金簪啊、耳环啊、项链啊……”徐畅然说道。
“那也只能证明是抢的女人的珠宝首饰,不能证明是杀了人后抢来的吧。”蒋同学说道。
徐畅然思忖着蒋同学的话,的确,他这样说也没有破绽。搞学术的比较讲证据,没有证据就不敢下结论,蒋同学就是这样的思维;徐畅然是按照作家的思维来考虑的,比如江口沉银如能找到大批女人首饰,就能证明张献忠部队的掠杀行为,而不是非要有视频或照片才是证据,几条偶然线的交叉,就是一个必然点,作家就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非得要明证,因为很多事情是找不到明证的,那你怎么办?当然,根据这种分析和判断写不了论文,但可以用于小说中,这就是作家比学者更自由的地方。
一番争论,结论基本出来了,只是蒋同学那种小心计让人有点不大痛快。晚上十点过,众人散去,徐畅然去盥洗室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感觉睡意袭来。他突然想到一个传言
据说,在全国的大学生寝室里,只有燕京大学的寝室不谈论几十年前的某南方城市发生的屠城事件,并以此事件来激发民族主义,划分阵营及拉仇恨。
华国历史上发生的屠城事件数不胜数,今天大家谈论了三百年前的屠城事件,会不会也要谈到几十年前的那次事件而打破这一传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