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天杀体 > 第144章 金声玉振集大成

第144章 金声玉振集大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好像还差了点什么……

天行容若早就忘记了自己来此的目的,在听着古琴良久之后,发现清绝与古琴看似一体,其实还是同床异梦,各有思想,无法达到真正的统一。

换一句话说,清绝暂时无法对这把古琴任性自如,如臂使指。

几乎是下意识,天行容若当场陷入了沉思,开始思索该如何弥补其中的疏漏,使之变得圆润无缺,浑然天成。

既然是思想无法统一而出现的漏洞,而我又能发现这个漏洞……要不要试一试师姐教的金声玉振,来弥补这个漏洞呢?

天行容若开始浮想联翩,内心蠢蠢欲动。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一个办法。

清绝曾经跟他说过,任何乐器的缺陷,都可以通过“集大成者”的金声玉振来补救,不,应该是天衣无缝的升华。

圣人有口技,金声玉振也。

传闻中,远古时候,学识渊博,道德无边的圣人能凭借金声玉振的乐技,呈现出百灵相贺,龙凤和鸣,万人朝拜的大景象。

换在今日爱琴公国的琴声幻境来论断,就是那至今都无人能达到的慈悲音境界。

话说回来,金声玉振这个词,一般人可能都不太了解,但是其中的出处却大有来历的。

《孟子万章下》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此言的字面意思是,集大成者,(譬如奏乐这一件事)先敲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先敲钟,是节奏条理的开始;用特磬收束,是节奏条理的终结。条理的开始在于智,条理的终结在于圣。

但这么一番话的实质却是,圣人孟子对圣人孔子集大成的先贤思想的推崇,赞颂其对文化传承的巨大贡献。

同样,金声玉振四字,发展到现在,也有了另外的延伸意思。

经过考古学家考证,金声玉振是存世之物,为圣人口技演奏起到辅助作用。后世仿照古法,成功将其复制了出来,使之成为了一种著名的古玩乐器。

本来作为一种仿古之物,金声玉振即使工艺再复杂,乐声再美妙,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之物,没有任何过高的价值。但它之所以称得上珍贵,除了本身的价值以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它的附加价值抛开时间长短、稀有程度的因素不提,它的文化价值已经是无以伦比。

通俗一点来讲,就好像是名人使用过的东西,这些东西也不稀罕,但是在冠盖上名人的光环效应之后,无论是价值还是价格,都与其他东西区分开来了,从而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金声玉振就是很好的例子。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片玉质叶子上镶嵌了一只金蝉罢了。如果从现实经济角度来衡量它的价值,最多是计算玉和金的成本,再加上工匠的手工费,就可以得出最终价格。然而,由于金玉文化的传承,金蝉玉叶代表了美好的寓意,圣人古老传说的加持,那么在价格上已趋向无价,而文化地位上更是不容亵渎。

当然,金声玉振之所以大手吹捧,还是因为本身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之妙。任谁见了那只小小金蝉的蝉翼可以展开数十层,然后还能通过扑打空气,达到吹奏声乐的效果,甚至还能与那一块朴素无华的玉叶产生妙不可言的共鸣,让人如身置幽谷,坐看云展云舒,说不出的惬意。

最为重要的还是,爱琴公国的历代大家经过大量研究之后,也肯定了金声玉振的玄妙。

他们认为,古时圣人传道授业的时候,学问先不以口口相传,而是常以口含金声玉振,吹奏不同的声乐,洗涤弟子的身心,使弟子可见天地人世之真善美,而后才传达真知灼见。

如此一来,人们根据这个典故,习惯性把这种吹奏技能命名为金声玉振,算是对宗师的尊崇。

天行容若算是阅览群书的文化人,对于古典书籍颇有研究,自然清楚金声玉振的含意。所以当初清绝要传授这个技能给他,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事实是,清绝是恨铁不成钢,怕天行容若不会弹琴坠了老师面子,无奈之下只好教授了金声玉振这个技能来撑场面。

不过,金声玉振易学难精,天行容若也就是在初始的时候贪图新鲜,应付了一下,后来并没有下什么功夫。所以,现在他兜里的那个玉叶金蝉还是崭新如故,尘埃布满。

怎么办呢?要不要合奏呢?

那古琴声越听越是怪异,不仅越来越低沉,而且变得有点断断续续,如若人在弥留之际一样。

一时之间,天行容若内心念头百转千回,难以决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