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未来记忆 > 第6章 王奎安院士

第6章 王奎安院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6章 王奎安院士

2016-07-21 作者: 来自第四维

第6章 王奎安院士

“终于完成了!”

一直到深夜,赵云博敲下最后一个代码,宣告大功告成,几年的忙碌,终于结出了果实。赵云博忽然感到一阵轻松,看着这段人工智能核心程序在虚拟系统内像一条毛毛虫一般蠕动个不停,他就像父亲看到初生的孩子一般,赵云博没做过父亲,但是现在,他有了作父亲的感受。

赵云博设计的这个人工智能核心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什么都不懂,在数据的世界里,“它”能看到无数的0、1和-1,但是它却无法理解这些0、1和-1所代表的意义。所以赵云博还需要对它进行教育,一步一步引导,让它成长起来。

“下一步就要租用服务器才够用了!”

现在赵云博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完成的核心程序的制作,但是下一步他的笔记本就不够用了,下一步,人工智能要成长,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还有空间和网络的要求。赵云博也计划让它通过网络来学习,所以一个安全可靠的服务器环境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

第二天,赵云博开通了阿里云服务账号,然后联系产品经理,经过沟通,开通了大数据计算服务。赵云博直接预存了10万美元,产品经理承诺给赵云博最优惠的价格。由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是按照XXX元/GB/小时的方式计费的,赵云博也不知道这个小家伙以后的学习会产生多少数据,还好,暂时他还能支撑得起。

云服务的好处还有一点,赵云博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管理它,可以随时进行有效沟通。

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后,赵云博忽然有了怪异的感觉。因为,数据是可以复制的,他的笔记本里有一个小家伙,而在服务器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存在,如果,它真的有生命的话,那么刚才的新生命和笔记本里的它到底是什么感觉呢,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甩甩头,赵云博将这种复杂的问题抛开。打开手机APP,尝试和小家伙进行沟通。赵云博早就开发好了一套和小家伙沟通的APP,这个APP可以查看小家伙的源代码,预留了数据接口,还有和小家伙专门聊天的窗口。

由于小家伙的核心程序中固化了三进制机器码,它认识字母a,数字1,汉字一,但是它不知道这些机器码背后的意义,赵云博将牛津词典、辞源、数学基础、法语大辞典、日语大辞典等等工具书都传给它。

随着程序的运行,赵云博就发现小家伙逐步产生了反应,它的程序内多出了一些代码。

赵云博的计划首先就是让小家伙学习基础知识,对一些常识有初步的认知。等到它理解这个世界的一些常识之后,就可以放开一些高级知识让它学习,就好像小朋友去幼儿园一样,然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后赵云博还会整理出适合的教材,还好网络上这些东西很多,赵云博只需要花时间搜集整理即可。等到小家伙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让它自己去学习了。

不过,目前赵云博预留的聊天窗口还是没有反应。

……

下午,赵云博来到实验室,这里有一场实验室各小组研究进度汇总讨论会议要进行,赵云博作为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当然要参加。

王奎安院士是华夏生命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就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学习生命科学。拿到phd后,王院士放弃了美国的优渥待遇,毅然返回国内,因为当时国际上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开展的如火如荼,而国内动静不大,王奎安担心如果国内不参与进来,以后恐怕会被国际社会所排斥,再一次落后于世界。

回国后,王奎安多方奔走,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仁说服了高层,划拨出宝贵的资金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虽然只有很小的一块份额,但终归是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本情节纯属虚构)。

之后的王奎安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生命科学的发展,不过由于国内的实验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极大的差距,王奎安院士未能取得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他的导师,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教授就曾遗憾的说过:“王的回国虽然推动了华夏生命科学的极大发展,但是世界上却少了一个诺贝尔奖!”

现在,王奎安院士的国家级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就是医疗型纳米机器人,目前国际上制造纳米机器人的方法有多种,王院士选择的是利用生物分子作为分子功能器件组装纳米机器人,这也是较为成熟和热点的研究方向。

在王奎安院士的实验室里,各项目组组长至少都是教授级的专家,在领域内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知名度。而赵云博却以研究生的身份领导一个小组,当初王院士作这个决定的时候,差不多引起了所有成员的怀疑和不满。但王院士力排众议,坚持让赵云博做组长,在巨大的压力下,赵云博也没辜负王院士的期待,他的小组不但完成各个任务最快,而且花费的实验经费最少,而现在赵云博和光辉制药的合作更是让很多人闭上了嘴巴,最终证明了王院士的眼光。

随着会议的进行,各小组组长将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一一作了汇报,又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王院士进行总结发言,宣布会议结束。

......

“小赵,你们组上半年的进度很快,现在就剩下一些收尾工作,你就交给下面的人,好好准备一下答辩,不要关键时刻出了篓子哦!”

会议后,王院士将赵云博叫到了办公室。

“您就放心吧!”

“呵呵,你小子,放假了你就好好休息两个月。对了,刚才陈教授关于α-9527型大肠杆菌Ki段RNA的分离你是怎么看的?”王院士其实一点都不担心赵云博的答辩,他关注的还是实验室碰到的问题。

“我觉得陈教授选择HindⅢ型限制性内切酶有些不合适,用EcoRI型可能更准确一些,当然......”

在会议室讨论的时候,赵云博就有了思考,现在自然是侃侃而谈。这已经是几年来的惯例了,其他人不知道王院士为什么这么重视赵云博,只有王院士自己清楚,赵云博对生物学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每次开完讨论会议,王院士都要咨询赵云博的看法,以往的经历证明,赵云博往往都是正确的。

而王院士没有让赵云博在会议中当众驳斥那些组长,也是为了保护赵云博,赵云博太年轻了,过于锋芒毕露不是好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