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睿亲王多尔衮出班了,跪倒在地说道:“臣多尔衮有事启奏皇上。”大家的眼神一起聚集到他的身上,因为多铎的死,好些天不说话的多尔衮,今天这是要干嘛?
这些天在锦绣绸缎庄接触频繁,两人恢复了表面上的兄弟关系,虽然都知道内心的隔阂是无法消除的,但面和心不合对大家都有好处。皇太极语气温和的说道:“睿亲王,你所奏何事啊?”
多尔衮神色肃穆的说道:“启奏陛下,前天到祜尔哈齐族叔的家里参加寿宴,除了族叔以外,还有几位族中的长辈,他们对臣说了一件事情,要臣转奏皇上。因为关系到大清的气运,让臣不得不在大朝会说出来,请皇上予以谅解。”
祜尔哈齐此人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和**哈赤是亲堂叔兄弟,都属于昌王觉昌安的孙子。从辈分上讲,的确是多尔衮等人的叔叔,只是关系远了一层而已。寿宴的事情皇太极也知道,还派人赐了几样珍宝,宣旨予以祝贺。
既然不是多尔衮自己搞的事,而是一些家族长辈们的意思,皇太极放下了戒心,有些好奇的说道:“睿亲王但说无妨,究竟是何事情让你居然如此重视?”不单是皇太极觉得来了兴趣,王公大臣们也都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多尔衮叩首说道:“自从天聪十年也是崇德元年大清建立,时至现在已经五年时间了,皇上眼下也有七位皇子,可迟迟没有立储,这件事让家族长辈们觉得有些担忧,想必在场的大臣们也有同样的想法。臣叩请皇上,将此事纳入朝廷的正式议事日程,早定太子之位,如此大清幸甚、万民幸甚、爱新觉罗家族幸甚!”
皇太极听到居然是这么回事,顿时就感觉到头疼了,立太子的确是大清至关重要的一项事务,而且确实和人家多尔衮屁不相干,太子之位终究是由他的儿子来担当的,如果不是为了家族长辈们的重托,为了大清的安定昌盛,人家吃饱了撑的来趟这趟浑水?
多尔衮这个弟弟的为人处世之道,皇太极是非常了解的,在国家大事上绝对不含糊,不会因为自己的私怨而拖了大清的后腿,这也是他多次任命多尔衮担任重要职务的根本原因。
皇太极刚要把事情含糊过去,济尔哈朗出班跪倒说道:“臣完全同意睿亲王多尔衮的建议,立储是关系到我大清未来命运的一件大事,确实不能再拖延了,臣也奏请陛下将此事立刻列入议事日程,今天散朝后各位王公大臣写好奏折,明天正式进行推举。”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话刚说完,朝堂顿时就像是开了锅一般的热闹,俗话说得好,出头的橼子先烂,谁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生怕给自己招惹来是非。
可眼下的情况是,挑头的人站出来了,其身份还是大清国最具影响力和最有权势的两位和硕亲王,这代表立太子的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只需要别人跟着敲敲边鼓就行了,既然如此,大家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亲王贝勒和满汉大臣们纷纷出班跪倒,强烈要求皇太极必须要将此事提到正式的会议上,个顶个说的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痛心疾首,意思就是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反正距离进攻锦洲城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把太子的名分确定下来呢?
面对这么多人的表态,皇太极也明白否决这个提议是不可能了,有句话叫做众怒难犯,他虽然身为大清的皇帝,也不想和所有的王公大臣对着干,这本来就是事关国家的重大政务,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拒绝,如果他态度强硬的置之不理,那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或者会引发不知道的变故。
看着两眼放光的王公大臣,皇太极何尝不明白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拥立之功这可是臣子最大的资本,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做法,但他阻止不了,历朝历代立储的时候都是如此,这也是一种惯例,大清怎么可能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