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乱世农家女 > 第五十章:赈灾粮

第五十章:赈灾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进入二月以后,气温才逐渐回暖,朝廷拔的赈灾粮经过逐级审批、层层盘剥也终于发下来了。

长乐村的人却悲喜参半。喜的是日盼夜盼终于等来了救命的粮食,虽是杯水车薪,却好歹能挡一阵子的饥;悲的是粮下来了,人却没了,全村活下来的人不足原先的三分之一,近两百人的村子如今把那些还有一口气的都算上也不到60人,有的人家在这场饥荒中竟一个不剩。

原来的老邻居——寡妇林大娘,也在这场饥荒中死去了,她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的攥着半个饼没舍得吃,倒在了自家的炕沿上。

上个月,茯苓曾趁夜偷偷给林大娘送过一斗小米和一些烙饼,但这一斗米又如何熬得过漫漫长冬?可人又终归是自私的,僧多粥少,一己之力毕竟救不了众人,大概各扫门前雪是保护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方式了吧。

茯苓是今日放粮之前,从里正那儿得知了林大娘的死讯。

里正派小儿子林山和林黑子一起挨家挨户统计人数,通知村民领粮食,是林黑子亲眼目睹了林大娘死去的样子。

得知林大娘也不在了,茯苓的心里是难过的,林大娘虽在姐弟三人落难之际没有伸出援手,但她起码是有心无力的。

茯苓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画面: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正端着一盆水在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下洗头梳发,满树的槐花都开了,一朵朵洁白如雪,芬芳扑鼻。少妇一头乌黑的秀发与泌人心脾的花香在风中飘荡,一张脸笑靥如花,低着头用修长的手指熟练的帮一个小女孩编着辫子,声音温和的像彼时五月的风。

这个记忆是属于易茯苓的,而这个少妇便是曾经的林大娘。

儿时的茯苓最喜欢追着林大娘喊仙女姐姐,在她的记忆里,林大娘曾是全村乃至全镇她所见过的长得最好看、手最巧、心眼儿最好的女人。

原本林大娘也是一个有人疼有人爱,女人们羡慕嫉妒、男人们爱慕的幸福女人。若不是那年林大娘的丈夫为了上山给生病的林大娘挖一种可以做药引子的草药,又怎会英年早逝,她又怎会背负克夫的骂名沦落成如今的模样,有如此悲惨的下场?

茯苓的内心一阵阵的难过,替林大娘难过,更替自己和所有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却又无力抗争命运的人难过。

大伯和三叔两家人却是幸运的,本来大伯家大女儿易爱莲,三叔家的幺女易秋荷都已经被那牙婆子用两斗小米换走,马车都走到村口了,眼巴巴送行的大娘和三婶却等来了放粮的差役,当即嚎叫着把两个闺女一把拽回来,不愿卖了。

果真是虎毒不食子,自己的孩子终究不忍心。只是你的孩子是宝,别人的骨肉就容你轻贱?想到当初他们两家人趁自己不在家里差点卖了二弟和小妹,茯苓就对这两家人怎么都提不起好感。

赈灾粮的放粮处设在了里正家的小院里,由知县督派的两名治粟官和四名运粮差役及四名侍卫负责此次赈灾粮食的发放。

放粮的章程是:只给幸存的村民放粮,按人头摊派,每人一共三斗糙米。

领粮的村民多数是拄着棍排队的,因为饥饿了那么久,如今是站都站不稳。村民们有的背个小竹篓,有的手里扯着个布袋子,一个个伸长了脑袋张望着,生怕派到自己粮食会派完了似的。

派完粮算算时辰已是午时,阳光映照下的那些个官差一个个样子慵懒至极,没有一个有要走的意思。

领头的一个治粟官把里正拉到了一边耳语了几句,里正便一脸苦相的去了灶屋安排家里的女眷准备午食。

里正家虽说没有饿死人,可也一个个面黄饥瘦、形容枯槁,若没有那做了地主小妾的小女儿接济,怕是也撑不到现在。

如今又哪里来酒菜招待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差?里正犯了难,可又不敢得罪那些官差。

无奈之下里正只得把家里小孙子的救命粮——十来个鸡蛋加上院子里刚长出的蒜苗割了,炒了几盘蒜苗鸡蛋,拿出一斗小黄米,蒸了一锅小米干饭,即便没酒没肉,这些个官差竟还能边吃边侃大山,调笑声不断,直到日头偏西才心满意足的离开长乐村。

为此里正家的儿媳——林山的老婆在屋里气得直哭又不敢言语,那鸡蛋可是孩子姑姑送来给自家那不到一岁的儿娃子的。

孩子从一出生就没碰上好年景,不是遭了盗匪就是碰到饥荒,自己吃不上饭没有奶水,孩子营养跟不上,明明快到一岁的娃,早该会爬会走了,可这孩子瘦得只剩下两只大眼睛和一个大脑袋了,现在是坐都坐不稳,更别说会爬会走了。

孩子小姑心疼自己的侄儿,每次来娘家除了带些粮食过来以外,还会背着那地主家的大老婆,偷偷在衣襟里揣一些自己口中省下来的鸡蛋带给小侄儿蒸蛋羹吃。

如今那些个脑满肠肥的差役竟吃了孩子的口粮,怎不叫孩子娘心里难受?

姐弟仨一共领到了九斗糙米,虽然家中还有余粮,但多了也不妨事。皱了皱眉望着手中的糙米,一斗米里有一小半谷糠和沙粒石子,那米里蠕动的分明是米虫,一看就是压了好几年的陈仓谷子。

朝廷竟拿这样的粮来给赈灾?茯苓冷笑。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从负责赈灾的一品大员——户部尚书和户部总督到地方巡抚,再从知府到知县,知县到镇吏,最后经过这些肥头大耳的官差摊派下来,里面的猫腻有多少,水有多深,三言两语又怎能说得清。

如今敌国外患未除,丰收之年却人为造就了这等骇人听闻的人间惨剧,不管赈灾是朝廷知错后的悔改也好,打一巴掌给颗糖吃的安抚民心也罢,无论如何,克扣灾民救命口粮的作法却是让茯苓彻彻底底对这个国家的当政国君、这个腐朽烂透的朝廷上下寒透了心。

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梁国上上下下已然腐朽,若不思变图强,长此以往,必将自取灭亡。

自己一介布衣女,怎样都能苟活一世,只是可惜了靖廉的那颗报国之心。

小妹虽有不输男儿的鸿图大志,无奈这是一个男人当权的世道,也许,一个小女子平平安安的嫁个好人,才是最好的归宿吧。

这风雨飘零的乱世,人如沧海一粟,又如在历史和国家机器的滚滚车轮下艰难救生的蝼蚁,未来何去何从无从知晓,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时时记得自己的那初心。

如今每人才三斗糙米,救得了急却救不了穷。最多也只能捱过一个月光景,到下月这时,才不过三月初,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除了打猎茯苓想不出死心眼的村民还有其它谋生的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