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消耗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 消耗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陆军建设上,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看清这个差别,也就能够明白两国陆军为什么会在冷战期间与如此多的不同之处了。

这个差别就是,在中**事的军事力量中,陆军只是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事力量中,陆军不但具有最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其国防力量的支柱。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在中国的军事力量中,陆军只被当成次要力量对待。

显然,在德军中,陆军是具有决定性意义是主导力量。

当然,这也与中德两国所处的环境,以及基本军事战略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陆军,还有海军与空军。

关键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生存环境远不如中国。

要知道,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几乎被中国全面包围。西面有英国,东面有土耳其与乌拉尔以东的几个国家,南面则有埃及与苏丹,北面则是北冰洋。中国把军队部署在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家门口外,而德军最前沿的军事基地离中国本土有上千公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处境极为恶劣。

在可能爆发的中德战争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处境显然极为不利。

环境直接决定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基本战略。

这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防御纵深。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冷战期间肯定不能采取以防御为主的基本战略。

相反,中国在冷战期间的主要战略都是以防御为主。

如果德军奉行防御战略,那么在中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军就将丧失主动权,并且迅速输掉战争。

显然,中国依靠巨大的战略纵深,即便在战争初期处于不利境地。也能反败为胜。

军事战略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其服务对象就是国家的基本战略。即国家的基本战略决定军事战略。

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奉行进攻战略,因此得围绕进攻来建设军事力量。

可以说,德军的装备建设。非常彻底的体现出了进攻的重要性。说得简单一些,德军的所有装备发展规划都围绕着进攻展开。

冷战期间,德军制订了数份针对中国的战争计划,而这些战争计划的核心内容都是在战争爆发之后,德军必须抢先发起进攻,迅速拔除本土周边的中**事基地,尽一切可能的把战火烧到中国本土,至少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铲除中国在西半球的军事存在,从而获得与中国相当的战略处境。

这一思想,在帝国陆军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这就是。帝国陆军的所有装备发展,全部以大规模消耗战为主,任何一种武器装备都能在战时大规模生产。

说白了,德军没有想过让一辆坦克用上几十年。

受此影响,帝国陆军的主战装备都没有过于突出的性能。也没有配备先进的设备,在便于生产的基础之上使性能达到最佳。

比如,德军的三种第三代主战坦克中,装备数量最多的“豹”式主战坦克的造价仅有二百三十万帝国马克,相当于一百五十万华元,而T-88A的造价高达五百万华元。是“豹”式的三倍多。德军的另外两种第三代主战坦克,即“虎”式与“狮”式,都因为造价过高使产量受到限制。

实战也证明,“豹”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坦克,可是其性能就不怎么样了。

别说跟T-88A相比,即便跟“虎”式与“狮”式相比,“豹”式也有很大差距,其战斗力仅比第二代主战坦克有所提高,跟主流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哪怕是以色列与英国研制的坦克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

当然,这也确保了“豹”式有足够的产量。

冷战结束的时候,“豹”式坦克已经生产了近两万辆,德军装备了一万二千多辆,另外数千辆销售到了三十多个国家。

在八零年代初,也就是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帝国的兵工厂每天能生产数十辆坦克。

要知道,T-88A在量产高峰时,每年的产量都不到两千辆,即每天只生产数辆。

当然,坦克只是陆军装备的一部分。

冷战时期,帝国陆军的其他主战装备,采用了与主战坦克类似的发展方式,即一切都以便于大规模生产为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