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八十一章 大夏使者

第八十一章 大夏使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二月下,大夏使者到了云中。

大夏使者的级别很高,是舒王李仁礼,现为河南路转运使。同来的还有河北路黑山威福军司都指挥使李良辅。西夏的河南路位于河套地区的南部,以黄河为界,河套以北就是河北路。

早在去年西京大战失利后,大辽皇帝就派使臣急赴大夏国求援。对于是否向大夏救援,宫帐里曾有争议。很简单,反对者担心党项人趁火打劫,攻占西北州县,到了那个时悔之晚矣。

这个判断基于大夏皇帝李乾顺自亲政以来,就一直对大宋用兵,夺取大宋的疆土。他之所以要联辽攻宋,并不是因为契丹人的实力强悍。如果契丹人实力强悍到足以消灭他,两国早就开战了。契丹人疆域辽阔,因为自身实力的原因,加上大宋虎视眈眈,辽军已经无力攻打遥远的西北,所以退而求其次,援助党项人,以党项人来拖住宋军,从而确保燕云的安全。党项人和契丹人互相需要,互为援手,两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牢牢压制着大宋。

现在形势不一样了,辽东大乱,已经初显三分格局,这个三分格局对大宋非常有利,假以时日,辽东稳住了,大宋就会全力对付大夏。大夏虽然地处遥远的西陲,但它对天下大势不可能漠不关心,更不可能一无所知,在事关国祚兴亡的重要时刻,大夏李乾顺会制定何种策略?

大夏皇帝李乾顺三岁登基,统治大夏三十多年,文治武功都很突出,除了不断用兵开疆拓土外,他还解决了困扰党项人几十年的“蕃礼”、“汉礼”之争,大力推行儒学,实行汉制,国内政治清明,朝野稳定。试想。以他的才能,他难道不知道大夏面临的危机?他会想什么办法解决?无疑,乘着契丹人奄奄一息之际,瓜分大辽疆域,拓展疆土,增长实力。这才是对抗大宋的唯一办法。

此刻向大夏求援,极有可能演变成引狼入室。如果大夏军队攻占了云中,辽军不但无法收复西京,就连阴山以南的州县都要尽数丢失,最后不得不远避大漠,失去东山再起的最后一丝希望。

也有大臣支持皇帝的决策。

从大夏奠基者李继迁开始,党项人和契丹人就是盟友,直到李元昊建国称帝后,双方才爆发了一次战争。但迫于大宋的威胁,双方马上就握手言和了,这种和平局面一直延续到现在。这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大夏人若想在大西北生存发展,就要坚持联辽攻宋之策,如果双方大打出手,鹬蚌相争,最后渔翁得利的必定是大宋人。

大夏皇帝李乾顺既然才智出众,应该不会糊涂到“鹬蚌相争”地地方。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很简单。尤其是现在,辽夏开战,得利的肯定是女真人和汉人,而且汉贼李虎就在西京,双方开战,收益最大的当然是李虎了。

大辽皇帝的想法则与众不同。党项人不是傻子,更不是大善人,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友情,你这时候向他求援。当然要付出代价,所以大辽皇帝打算以割让土地来换取援助,先把党项人拖进代北战场。这场大战的对手有两个,女真人和汉人都很强悍,如果没有足够的军队和钱粮武器,这一仗未必打得赢。打赢了,国祚还有希望保住,打输了,那就只要远走大漠了。

李仁礼和李良辅带来了大夏皇帝地国书。大夏皇帝答应了契丹人地请求。出兵相助。具体事项由两位使臣和大辽皇帝协商处理。

李仁礼是河南路地转运使。李良辅是河北路地军队统帅。河南河北两路毗邻辽境。所以不管是商议打仗地事还是商议钱粮武器地事。这两个人都能做一半主。

大辽皇帝最关心地就是大夏能出多少军队?

“我们想知道辽东地最新形势。”李仁礼说道。“大夏能出多少兵马。要依据形势发展来定。”

这句话说得在理。不能说你要多少我就给你调多少。我也要看看是不是划得来。

萧奉先摊开地图。鼓动如簧之舌。滔滔不绝。他隐瞒了几件很重要地事。一是中京失守。二是耶律淳有篡僭可能。三是李虎地实力。四是辽军地实力。为了说服大夏人。他接着又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