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七十九章 以不变应万变

第七十九章 以不变应万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李虎可以估猜到李乾顺的议和目的,他要养精蓄锐,他要一展宏图。

李乾顺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帝,他既然有雄才大略,当然有非同一般的雄心壮志。当他知道大宋意在北伐收复故土,他肯定意识到西夏人的机会就来了。当宋辽激战之刻,当契丹人腹背受敌之际,党项人就可以出手了,南下可以打大宋,东进可以打大辽,不管打哪一头,大夏国都有巨大收获。

相比起来,现在打大辽最符合他的利益需求。大宋太强大了,而大辽已经倾覆在即,柿子当然要捡软的捏,不打契丹人还能打谁?

辽夏边境的天德军、云内州都在河套以西,水草肥美,是畜牧的好地方。东胜州包揽黄河东西两地,有草原有耕地,更重要的是,它是进攻大同和山后九州的必经之路,拿下了东胜州,西夏人就能打大同,就能南下打朔州,直逼太原,进攻大宋富庶的河东路。

西夏军一旦杀进河东路,再以一军攻打陕西四路,大宋必定顾此失彼,此刻宋军主力都在北伐战场,无力回援,于是西夏人极有可能攻取长安,占据大宋大片疆土。退一步说,西夏人即使不能打下长安,但拿下大同和山后九州,也是大大拓展了疆土。再退一步,西夏人即使打不下大同,至少可以确保天德军、云内州和东胜州,这也很好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李乾顺在关键时刻和大宋主动议和,给自己争取到了三年的休养生息时间,这对于西夏军队来说,足够了,他们已经蓄势待发了,很可能已经出发了。

宇文虚中的分析和李虎的猜测差不多。

“我在反对北伐的奏疏中曾经提到西夏人的议和,劝谏官家要小心戒备,不要鹬蚌相争,给李乾顺这个渔翁捡了个大便宜。但官家置若罔闻,不予理睬,认为西夏已经给大宋拖垮了,没有个五年十年恢复不了元气。”宇文虚中苦笑道,“官家完全理解错了,他根本不会想到。在西北战场上,损耗最大的是我们。”

“兵力上的损失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来说说运输消耗。西北因为战争频繁,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赋税极少,前线大军和西北州县的钱粮物资大都从南方北运,每打一仗,粮草运输的损耗都非常惊人。相反。西夏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地运输路程很近,从国都兴庆府到前线。远者一千多里,近者则只有数百里,甚至一两百里。他们以马军为主,将士们带上干粮,来去神速,随时可以返回补充,这大大节约了运输消耗,从而也节约了大量的钱粮。”

“官家和宰执们认为大宋有钱,打得起这个仗。为了北伐,为了收复故土,竭泽而渔,不顾一切了。”

宇文虚中仰天长叹,“或许有那么一天,他们会发现,为了北伐而发动的西北大战其实不是拖垮了西夏人,而是拖垮了我们自己,到了那一刻。我们还能亡羊补牢,还能买一副后悔药吃下去吗?”

李纲轻轻咳嗽了两下。然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慢吞吞地说道:“目前地形势对大宋还是有利地。”他指了指李虎。“使相拿下大同。收复山后九州。已经占据了先机。只要我们力保大同不失。死守山后九州。不管是女真人还是党项人。他们都无法达到目地。”

“敌人太多了。”宇文虚中叹道。“现在地大同就象一块血淋淋地肥肉。它地血腥味引来了大漠上地一头头恶狼。接下来地厮杀非常残酷。使相即使有三头六臂。但如果没有大宋在钱粮武器上地援助。恐怕凶多吉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