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99笔趣阁 > 春秋大领主 > 第399章:要脸以及不要脸

第399章:要脸以及不要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齐国、鲁国、卫国则不一样。

无论怎么看,晋国从来没有亏待过鲁国,甚至屡屡帮鲁国挡住来自齐国的压力。

所以,鲁国背叛晋国从里到外都属于不义的行为!

而关于鲁国这一次背叛晋国的事情,他们自己用春秋笔法给轻轻代过。

也就是不讲理由,不记载过程,哪怕亲自去参与了,依然当没那么一回事。

说好的礼仪之邦呢?

原来玩笔杆子的,不要脸是有传统,徒子徒孙是在学习这些前辈???

卫国是个什么情况?

只能说卫国只有卫君卫衎脑子被门夹了,相反从执政到国人的脑子都很清醒。

吕武这边就有新军讨伐卫国的情报。

魏琦和解朔带着没有满编的新军讨伐卫国。

卫国率军迎战的是执政孙林父。

一个卫国的“军”跟晋国的新军摆开阵势,还没开打孙林父就独自上前,干脆利索地给投降、投降……投降了!

史官将这一次晋国与卫国的战争命名为“义之战”。

听着有点反讽的意思啊?

对晋国有情有义的是卫国执政孙林父,承托出卫君卫衎的脑残。

“新军将归师途中,新军佐率军留于卫。此事我已答应。”吕武顿了顿,又说道:“君上有令传于你我,新军将行留守之责,你我率下军南下攻郑。”

这特么就是一件讲不清楚的糊涂事。

上一次吕武无视了智罃的暗示,压根就不想去打举丧的郑国。

结果倒好!

国君以下达命令的做法,搞得吕武依然需要去讨伐郑国。

吕武要是料到国君会下命令,还不如上一次就顺从了智罃。

当然,世界上没“如果”,也不存在“后悔药”这种玩意。

士鲂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要出征,军队就需要得到调动。

下军早早就集结在“新田”郊外安营扎寨。

需要做的事情是让参战的“徒”以及“羡”,安排好相应的辎重。

毕竟,正常纳赋的出征,国家和各个家族是不负责后勤补给的。

士鲂这一次过来除了询问齐国,就是商量讨伐郑国的事情。

“郑举丧,新君恽(yùn)亦不在国中。”士鲂有些苦恼地说:“君不在,宣战何人应之?”

吕武能怎么说?

他只能点头,表示就是那么回事。

其实郑国的执政子驷在国内。

这个叫子驷的人是今年刚刚成为郑国的执政。

他还有另一个名号叫公子騑。

一国执政是够资格应战的。

吕武的打算是喊上一些小弟,有可能就连宋、鲁、卫也喊上。

考虑到卫国重新屈服,但凡解朔有点能力,孙林父也不傻,卫国参与到讨伐郑国的联军是有把握的。

鲁国和齐国的交战不出意外也会很快结束。

结局肯定是鲁国被齐国摁在地上锤,战败的鲁国正是极度需要父爱的时候。

晋国这位爸爸攻打郑国招呼鲁国一声,鲁国肯定要喜极而涕,觉得爸爸还是爱自己的。

至于宋国?

之前楚国和郑国从两路攻打宋国,郑国可是往死里折腾宋国,干的一些事情比楚国过份多了。

尽管宋国去参加蜀地会盟,能跟晋国一块痛殴郑国,应该是不会放过的吧?

要喊上那些国家,吕武不可能绕过其余家族。

设身处地想一想就知道了。

哪天有人绕过阴氏去联系齐国、杞国、莒国和大邾,吕武会是什么反应?

中军、上军和新军都是出征状态?

又不是一家子全跟着出征去了。

不是还有族人在国内的嘛。

联系邦交国一块撑场面这种事情,各家绝对是求之不得。

尤其是很能打的吕武作为出征主将,下军由阴氏和范氏组成。

注定会赢的战事?

各家绝对很愿意一帮小弟看到晋国的强大。

忙忙又碌碌。

吕武等魏琦回到“新田”接任留守。

他挑挑拣拣,只同意少数几个家族一同出征的请求,带上来自阴氏的两个“师”、范氏的两个“师”,连同赵氏、先氏、祁氏、献氏等家族混编的一个“师”,还有不存在于军队编制内的阴氏三千骑兵,出征了。

各国先后给出回应。

鲁国接到来自晋国吩咐听成的指示,举国上下一扫连续两次的惨败的沮丧,腼着脸陷入欢腾时刻。

爸爸果然还是爱俺的!

小齐,你特么别太过分了。

信不信这一次俺爸打完小郑,俺会求俺爸来教训你?

卫、吕、曹、邾、滕、薛也先后响应,集结军队前往吕武设定的集结点“温”地。

话说,怎么会有一个吕国?

这个叫吕国的国家在“吕梁”那边,说是国家其实就是一个松散部落联盟,算是早期的羌部落之一。

薛国则是一个鼻屎大小的国家,全国人口也就两万多,将能打的全拉上不超过一千士兵。

吕武其实看不上最多只能出动一千到两千兵力的国家,耐不住几个家族得知消息来请求呀。

那些家族干的事情叫一举两得。

能让自己的邦交国知道晋国依旧强大。

暗地里也能收到邦交国的不小好处。

说白了就是公器私用的一种。

吕武哪怕知道什么情况,拒绝那是不可能拒绝的。

多一个国家来凑数,声势方面怎么都能大一些,再来就是降低“伐丧”的负面影响。

以后,阴氏也会需要各家在自己的邦交国事务上卖一个面子。

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是吧?

大军集结在“温”地,吕武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下一手布置,郑国那边来人了。

郑国来的是执政子驷。

“郑处要害,两霸相争,唯害于郑,郑苦也。”子驷一脸真诚地看着吕武说道:“郑如草,顺风而倒,以求存也。”

吕武跟士鲂对视了一眼。

这一刻,晋国的这两位“卿”在想的是:郑国的死活,关俺屁事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