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要怪崇祯朝的那些大太监过于低调。象王承恩,他就醉心于在崇祯皇帝面前献媚,不怎么管外朝的事。而曹化淳,无论其在执掌东厂的时候,还是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都遵循着无为而治的原则,所以连当时袁崇焕平台召见以后的对话,都没打探到。或者说,打探到了也不到崇祯皇帝面前搬弄是非。高起潜则更妙,他索性外出打仗去了。所以这么一来,就给了温体仁一种错觉,那些大太监是不堪一击的。
再加上温体仁和曹化淳这对内外相之间肯定会为了权力发生争执,所以温体仁决定索性把曹化淳拉下马,再次扩大自己的权势。可这行为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了,只能够说温体仁是相当愚蠢吧!
反正现在的温体仁是自信满满,他开始了倒曹的行动了。首先,温体仁先散布消息,说钱谦益跟曹化淳合伙,然后还找了个证人,让他出面,指证钱谦益给曹化淳行贿,最后为万无一失,他还请了假。那意思就是说:在我请假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情,我既不知道,也不在场。
在温体仁看来,钱谦益已经是个平民,而袒护钱谦益的曹化淳,不过是个司礼太监,作为内阁首辅,要办这两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如果只是这样,曹化淳可能还不会图穷匕现。因为他援救钱益谦的行为主要是出于道义,所收的礼也属于陋规的范畴,不属于受贿,在崇祯皇帝面前也说的清楚。可就在这时候,温体仁的猪队友出现了。
首告钱益谦和瞿式耜的张汉儒和陈履谦,他们本来就是些小人物,所求的不过是泄愤图财,可见到形势对自己有利,他们马上就得寸进尺,又生出了一些妄想。
于是张汉儒、陈履谦一不做二不休,趁机又开始造了些谣言,说江南东林党人早有政治预谋,方针是“款曹和温”。 谣言说钱、瞿差人携巨资买通曹化淳以谋求自救,而东林党人想要弥合与温体仁的间隙,以便为钱谦益解脱。
之后,凭着这些谣言,张汉儒、陈履谦就直接出面对钱谦益、瞿式耜的家里人进行勒索,大有不装满腰包誓不罢休的劲头。
可这消息传到朝廷,立刻让曹化淳大惊失色。没想到自己出于道义好心救人,却把自己陷到了危局里了。于是曹化淳立刻开始了太监总动员。
曹化淳此人根本不是一个善茬,他的经历相当复杂。曹化淳原本就提督过东厂,到司礼监后,跟现任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是铁哥们,除了没有一起嫖过娼,什么事都一起干过。
所以曹化淳在第一时间就跑到东厂,找到了铁哥们王之心商量对策,毕竟温体仁老奸巨猾、无懈可击,想要彻底搞倒他,必须要想个办法。商量了半天,办法终于有了,还是要发挥太监可以方便的,可以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的特长啊!于是俩人就主动求见崇祯皇帝。
首先曹化淳就坦白了自己的所为,对此崇祯皇帝相当理解。一般人对于曹化淳这种碍于情面,出手救人的行为都能够理解。再说,崇祯皇帝也仅仅是对钱益谦有恶感,并不是一定要钱益谦性命的。
接着曹化淳就开始叙述朝廷的不正常情况了。他说道:自己只是救人,首辅温体仁如果不愿意的话,最多就是不给自己面子,依然要为钱益谦定罪。可是看现在的这种情况,仿佛是要把曹化淳也要打入十八层地狱。所以这问题让曹化淳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曹化淳就分析了一下:首辅温体仁现在绝对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妄图在朝中只手遮天。更为可怕的是,温体仁已经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为什么呢?因为温体仁现在请假在家,如果他没势力的话,那到底是谁会把曹化淳往死里整呢?于是曹化淳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温体仁在结党营私。
最后,曹化淳又猜测了一下温体仁的用意。他说道:现在的温体仁已经在文官中形成势力了。而这次打击曹化淳,不仅仅是曹化淳个人的事,更是证明了温体仁想要把触手伸到内廷来了。为此,一定要崇祯皇帝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首辅的权力太大,那崇祯皇帝的皇位也就不稳啦!
所以说,谁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要得罪太监。他们太熟悉皇帝的心思了,只要搬弄是非,那绝对就会打动皇帝的心的。
崇祯皇帝也是如此。他也被曹化淳的话给打动了。不过崇祯皇帝也不会去听一面之辞,于是他下令严查,一定要把事情的真相给查个水落石出。
而曹化淳这一动作,当然会引起温体仁的注意。作为一名政治高手,温体仁也立刻针锋相对。于是他把棋盘再次扩大,要向崇祯皇帝证明:东林党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文官、太监、武官的政治性团体了。
所以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吴世恭不幸的上了这张棋盘。而两巨头相争,那每一发弹药都是珍贵无比。所以温体仁就给许梦起急信,让其不惜一切代价把吴世恭弄往京城,然后用海量的弹劾奏章把吴世恭给淹死。
应该说,在这场大战中,吴世恭这发弹药的威力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发弹药却突然的爆发了。(未完待续。。)</dd>